🌼一个拐点




三分钟《舌尖上的六年级》视频制作过程有不少插曲,其中的一个拐点(Turning point)来自侯老师的提醒和PTA林主席的示范。当时林主席和侯老师反复告知我们原片儿五分钟有些长了,需要再剪。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林主席干脆给我们展示了一下导演组的剪辑模式。当时我们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老师的思维:不仅仅是劝说和言传,更是用各种方式启发别人。而不玩抖音和短视频的我们本来只是想按导演组的示范玩儿玩儿,看看自己能不能学会新的编辑软件复制模仿一下导演组的思路,然后给同学们示范一下春晚导演组的神奇,没想到导演组看到我们的小片儿后,直接接受了我们制作的版本。及时敏感地发现学生和孩子的进步和转变,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鼓励,这也是一个有专业素养的老师和好家长应该具有的。

通过这个小插曲,让我们感到:要想做好老师,要时不时地让自己做回学生,老师更应是学者,终身学习是本份。这件事也启发了我们:保持自己年轻的方式,不是啥都会,更应该是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补上。保持进步,保持成长,才是克服衰老的最好方式。

🌼我们所有人的参与和奉献




“让我们班同学的这个《家常菜》,听上去,好吃😋!看上去,想吃🤤!”
👍《舌尖上的六年级》这个名字出自学生家长的建议;
👍视频封面的创意来自学生家长的示范;
👍“让每一道家常菜和它的制作者更有辨识度”的关切,更是出自家长;
👍而促使我们视频剪辑水平升级、更有效实现家长关切和设想的是PTA林主席和侯老师。

[敲打]视频制作之初,我们自己可以做到3秒、5秒、10秒的缩减,已经自认完美。林主席、侯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建议和示范 ,让我们“鸟枪换炮”!我们更换了剪辑软件,采取了新的视频语言,增加了动效,更改了同学们指出的错误,结果缩减了整整120秒,跟上了今年学校网络春晚的节奏!

短短的三分钟《舌尖上的六年级》凝聚着我们所有人的劳动和心血!👍

💪💐👏🌟 如果没有同学们和家长们展示的自己家里最喜欢的家常菜,如果没有各位家长给自己孩子示范和指导,“舌尖”无从谈起;
如果没有包校、林主席和侯老师在学校、老师和我们六年级微信群里的呼吁和鼓励,建立以咱们华人最信手拈来、最引以为傲、最值得传承的以中华美食为落脚点和出发点的平台,“舌尖”无从谈起;
在我们的课题或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或遇到瓶颈停滞不前时,没有同学们的参与、纠错、修改和沟通,没有家长们的激励、提醒、示范和尝试,没有校领导、林主席、侯老师的呼吁、指导、示范和接纳,“舌尖”无从谈起。

🌼我们家的厨房、我们家的餐桌




我们家的厨房,就是我们家的实验室 。
这里创造美味,这里分享成果,这里培育亲情。
这里,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
这里,磨练我们试错探究的耐心;
这里,让中华文化落实到手,感觉在口,感受在心,
把生活和家庭的美好,珍藏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把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基因
代代相传……

《我最喜欢的家常菜》课题从2015年开始,经过几届六年级同学们及其家长的努力,今年终于实现了六年级全体同学和家庭“满员”参与,实现了由平面媒体的静态展示到视频播放的跨越;今年学校“云端春晚”新年贺辞视频首次布置,参与同学超过半数,奉献祝福的每一个同学都和《家常菜》课题一样充满展示自己表达美好的创意、勇气和爱心。

这两个课题一是对我们六年级第一单元的中文及中华文化的学习是一个落实到家庭、落实到手的总结,同时又是新的第二单元学习写作从图从口语起步落实到文字、有演练展示实用意义的开启,起承转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今后会从这两个课题中汲取经验、丰富完善我们的教学,给同学们任何中文的学习和中华文化的学习搭好提升、转换的阶梯和平台。

感谢包校长、林主席、侯老师和学校同仁,感谢各位伟大的家长,感谢各位超棒的同学!💪👏👍💐

春天已经来到,挑战犹在,不进则退,不能怠慢,学好汉语传承中华文化永远在路上,六年级是我们大家的六年级,让我们大家今后保持这次两个课题中的一切,继续探索,共同努力,天天进步!